山河引
     <尾聲  執子之手,看山河壯麗
      By AS

   
博帝元泰二十五年,博帝禪位于太子彰,是為彰帝,年號安平。
彰帝在位長達三十六年,治世之清明,尤勝乃父,是仙道皇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,最賢明的君主。
繼位之初,彰帝封“海南王”牧紳一為“鎮國海南王”。此后三十六年,君臣一心、同理朝政,后世驚為異數。
安平三十六年臘月,彰帝崩,太子常繼位,是為常帝,年號天昭。
天昭五年,“鎮國海南王”牧紳一逝。
常帝以親王禮葬之,為之輟朝三日,率文武百官親往致奠。
后世人皆曰,“海南王”生于草莽,受知于博帝,遂得以平定邊疆、成就不世之功。而后,遇彰帝,君臣合力、
共創“安平盛世”,終仙道一朝,其功勛無人可比。彰帝后,又輔佐常帝五年,三朝中堅,名至實歸。天降如此
人杰,是仙道氏之幸,亦百姓之幸。
而安平二十四年,彰帝封禪泰山。此舉堪稱是一世明君與那不世人杰,攜手共創“安平盛世”的見証。

安平二十四年 泰山
高低起伏的山巒上四處飄舞著皇家的旗幟,無數的臣下子民,或立或跪、用崇敬目光注視著高高在上的帝王。
四周,一片肅靜。
會當凌絕頂,一覽眾山小。
站在封禪台前,俯瞰四方,彰帝的臉上,仍然是那個自太子時代起就為人們熟悉的云淡風清的微笑。
目光慢慢移動,最后,停留在離自己最近的那個人身上。
“‘海南王’。”
聽見彰帝呼喚,“海南王”牧紳一趨前數步。雖然因為面對帝王而肅容低首,卻也掩不住一身王者威嚴之氣。
仙道含笑注視著眼前這位王者。在京二十多年,他,依然是那個豪爽威武的“海南王”﹔唯一的改變,也許就是
年輕時逼人的眼神隨著歲月的流逝,變得內斂溫和。
這么多年來,無論自己在朝堂上做出什么決策,遇到什么挫折,心里從來沒有遲疑彷徨過,也許,就是因為知
道,他總是會用那種溫和的眼神注視自己、支持自己吧。
“此次封禪大典,牧卿辛苦了。”
“為陛下效勞,臣,不敢當辛苦二字。”
微微一笑,仙道的聲音略微放輕:“朕,如今終于完成了當年先皇禪位時對先皇立下的誓言。”
“先帝地下有知,自當欣慰。”牧靜靜地回答。
“那么牧卿你呢?”仙道笑容不變,又輕輕問了一句。
牧紳一似乎沒有想到仙道有此一問,濃眉微皺,目光一掃,見群臣俱在數尺之外,方才低聲回答:“得遇陛下,
是臣生平第一幸事!”
“這樣啊。”仙道略一頷首,笑得更是愉悅,“與牧卿相識,亦是朕之幸。”
君臣互視,會心而笑。
“時辰已到,請陛下登台。”眼看吉時將近,欽天監前來稟報。
一語未完,兩人早已是一臉庄重之色。
“請陛下登台。”
語畢,牧紳一躬身后退,仙道望著他,微微一笑。
此時此刻,所有的人都在彰帝面前低下了頭,所以,沒有人看見他這一笑。
自然,也不會有人相信,貴為天子的他,竟笑得如此溫柔。
只有退到一旁的牧紳一,似有所感,抬起了頭。
他的臉上,也有相同的微笑。

安平二十四年,彰帝封禪泰山。

封禪后十日,彰帝返京。
臨行前,帝攜“鎮國海南王”,再游泰山。

站在封禪台上,但見四周群山起伏、景色壯麗,青天在上黃土在下,感天地之蒼茫,使人頓覺已身之小。
“朕,終于站到了這里!”
“陛下之功,足以載于史冊、流傳后世。”
“千秋萬代后的事,就留給后世人去說吧。朕所求者,不過是不負已心。”
回過頭,彰帝含笑看著身邊、離自己一步之遙的人,“還有,不負卿望。”
牧默默地走近,越過一步的距離。
他的聲音,竟是那樣溫柔,“能像此刻,與陛下一同觀看這大好河山,臣愿已足。”
“這……也是朕的愿望。”

封禪台上君臣身影相隨的一幕,從此后成為仙道皇朝永遠的傳奇。

∼完∼
回牧仙小說目錄